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建文化 > 文苑随笔
一蓑烟雨任平生
——读余保成词作有感
作者:张树永  发布时间:2013-07-25 16:47:36 打印 字号: | |

余保成在石家庄市委政法委工作,业余时间写一些词,他希望我读后提出些评论性的意见,这让我很有一些忐忑。一是我是门外汉,外行评论内行,容易说不准、说不当;二是评论古体诗词尤其难,需要有很好的古文学功底,特别是古诗词修养,而这些前提条件我都不具备。好在我和保成是朋友,他的一些词作在我们报纸上发表时,我都读过,是他作品的忠实读者。

在现代社会,写古体诗词很不容易。不说其他因素,单说古体诗词的格律形式,就让人望而生畏。当然,那些写诗填词到了炉火纯青程度的大家,会把形式和内容很好地统一、融合,自由、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、意识和精神世界,因此,留下很多传世之作。

正因为写词难,余保成敢于试着啃这块骨头,且咀嚼得津津有味,并在现实社会的诸多诱惑下,竟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,一心用功钻研,这让我感慨、佩服。我知道余保成善学习、爱写作,他自己也写过春秋寒暑夜读书,一路坚持、成长的体会。果子好吃树难栽,果子脆甜的背后是种植人的汗水。所以,我很注意看保成写的词。说心里话,比起他的一些“工作之作”,我更爱看他的“创作之作”,看他的词。毕竟,词抒发的情感更发于心、更自我、更真实。

保成的词,我读过的有十余首,印象中2011年前后写得最多。保成写词,有个特点,就是专写“江城子”这个词牌。术业怕专攻嘛,所以他的“江城子”写得都挺棒的,很大气、很流畅,概括性、驾驭性强。古代的词,写男女之间,离愁别绪较多。相比之下,保成的词写的更多是“大感情”。如《江城子·话丹江》:“丹江横卧豫西南,水鸟翔,天水连。万顷碧波,贯通鄂豫陕。沧浪之歌千帆展, 鱼腾跃,渔夫欢。丹水北上京津湾。渠首人,举家迁。十万百姓,洒泪别淅丹。可歌可泣迁徙篇,顾大局,华夏坚。”丹江河畔的淅川县是保成的故乡,淅川人为修建丹江口水库,以及今天的南水北调,两次大规模迁移,付出巨大。一方面故土难离,另一方面为大家必须舍小家,其中的感情、滋味自然复杂。作为从那片土地上走出来的儿子,保成仅用70个字,就把历史、现实的壮阔场景及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出来了,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故乡的情思和眷恋。

另一首《江城子·品茶》,则是写得比较有意境的一首。“茶生高山云雾间,形优雅,秀山川。清香淡淡,新芽试春泉。珍重露芽清谷前,敬其道,洁精俭。清明时节入夜寒,茗当酒,味通仙。此情浓浓,神逸抒茶禅。心注一境天地宽,仰其德,醒静廉。”一个寻常的事物却写得很有境界。我是这样感受的,诗词贵,首先在情感,其次在意境。我喜欢读苏轼的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、《江城子· 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以及秦观的《江城子》(首句为西城杨柳弄春柔),这些作品能把你自然而然地带入一种意境,让你生发无限的遐想,为词中的人、事波动情感,喜乐哀伤。

保成从农家走出,十年军旅,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和锻造。军旅生涯,对他人生影响很大。他有自己坚定的苦乐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。他的词也往往充满豪迈之情,纵使历经人生风风雨雨,仍然有自己的坚持。这不禁让人想到苏轼词中之句: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。他又爱读史典、古书,借古人抒怀,借古事喻今,讴歌真善美。他写古代仁人志士较多,如《江城子·念岳飞》、《江城子·赞范仲淹》、《江城子·忆屈原》、《江城子·忆苏武》、《江城子·忆陶渊明》。这些人往往都怀抱报国之心,有才有能,却怀才不遇,仕途不顺,命途多舛,甚至遭人馋害。但他们高尚,有力量,受人尊敬,被人传颂,千古留美名,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价值追求。吟咏这些人物,歌颂他们的境界,或许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、追求。古今多少事,皆在感慨中。

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到:“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”而余保成人生经历丰富,应为“识尽愁滋味”,因此,他的词言之有物,是有感而发,有慨而叹,为抒胸臆著词章。

责任编辑:张树永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永通路57号

电话:0311-87297030

传真:0311-87297021

律师投诉电话政邮箱:zxfyjjjc@163.com

邮编:051530